近日,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圆满落幕。我校代表队在三项赛事中表现优异,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荣获“空间轨道设计”比赛全国三等奖,“基础力学实验”比赛全国优秀奖和“理论设计与操作”比赛全国优秀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力学类学科竞赛。本届团体赛40余支参赛队是从参加全国个人赛的544所高校共3万余名学生选拔产生。本届团体赛在保留传统“理论设计与操作”和“基础力学实验”赛事的基础上,新增了“空间轨道设计”赛道,对参赛队伍的理论分析、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颁奖现场
“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颁奖现场
7月6日至13日,“空间轨道设计”团体赛以线上形式举行,题目要求设计三个母航天器的轨道和机动策略,以在24小时内高效清除345颗空间碎片,需满足严格的相对位置(<30 km)和速度(<150 m/s)约束。我校代表队凭借创新的设计方案和精准的计算,最终斩获全国三等奖!
7月12日至14日,“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在东南大学举行,竞赛采用综合实验操作形式,要求在5小时内完成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考察学生电测实验技能、理论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处理与实验报告撰写等多项能力。我校代表队获得了这项比赛的优秀奖。
7月15日至17日,“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在国防科技大学举行,竞赛赛制为积分制,要求参赛队伍在四场比赛中分别完成不同的结构设计任务。每场比赛都设定了明确的设计目标和评分标准,参赛队伍需在限定条件下完成结构设计,力求达到最优性能以获取高分。
参赛队员在校内集训
备赛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组建了由10名学生和5名教师组成的参赛队伍,并在赛前进行了为期数周的集中训练。在指导团队的精心组织下,队员们强化理论解析、反复打磨方案、优化实验流程,快速提升竞技水平。赛场上,参赛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奋勇拼搏、锐意进取,最终斩获佳绩!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将继续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筑牢根基。(图文/工程力学系)
第十五届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赛获奖情况 |
|||
赛事 |
参赛学生 |
指导教师 |
获奖情况 |
空间轨道设计 |
麦晨希(22力创) 童志康(23机创) 乐鑫宇(22力创) 陈文彦(22力创) 吴一坤(22机械) |
张闰 |
全国三等奖 |
基础力学实验 |
高思佳(22力创) 吴子龙(22力创) 李贤根(22力创) 何明璋(22力创) 刘柏恺(23机电) |
周立成、杨宝 |
全国优秀奖 |
理论设计与操作 |
张晓晴、覃双、杨怡 |
全国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