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示范课】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优秀本科教学示范课《结构模型概念与实验》顺利举行

时间:2025-4-30 00:00 浏览:8 小编:小风

 2025年4月25日晚,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优秀本科教学示范课《结构模型概念与实验》在五山校区博学楼成功举办。本次示范课由2025年华南理工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陈庆军教授主讲,课程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该课程作为广东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融入了教学团队的“数智赋能、竞教交融、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

 陈庆军老师授课现场

 

数智赋能:ARCS模型驱动学习动机

 作为广东省教研项目"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竞赛教学法探索"的实践载体,课程依托自主研发的"结构模型竞赛仿真平台",设计了全周期进阶式竞赛任务。在无标准答案的"结构模型仿真竞赛"环节中,徐浩世等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提出多样化解决方案,其冠军方案现场分享了结构优化逻辑。课程严格遵循Keller提出的注意力(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意感(Satisfaction)四维动机模型进行教学设计,将活泼的竞赛(游戏)元素融入严谨的专业课程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作视频报告

 

竞教交融:从模型试验到数字创作

 课程围绕静载(如塔吊、门架)与动载(如振动台、风载)结构模型的探究式试验项目为主线,构建了完整的课程教学流程。在前六次课程中,学生已系统完成了课堂理论学习、方案设计与讨论、结构模型制作及试验等一系列任务,并将学习过程上传到Bilibili视频网站。本次课程,学生通过视频报告和现场汇报的形式,全面展示了学习成果及反思。内容涵盖分析、制作、参观、试验等环节,更有同学结合最新的数字人技术进行视频制作。同学们在此过程中深受启发,提出了“设计出来不一定能施工”、“踏踏实实的工匠精神才是好成绩的保障”、“原来在振动台上,刚度越大的结构不见得更好”等认识。

 教师为视频报告冠军组颁发3D打印小奖品

 

思政育人:在结构试验中浇筑家国情怀

 “有付出、有思考,有收获。”陈庆军教授在总结中强调,希望学生们能发现结构中的乐趣,进一步提升学习动力。希望本次课程送出的只是火苗,未来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火炬。课程注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引导学生从结构模型制作中理解工匠精神和工程师素养,并通过解析我国重大基建项目的结构检测案例,引导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价值观塑造的有机统一。

 本次示范课程充分利用了教师自主研发的结构模型竞赛仿真平台以及课程网站的考勤、作业、调查问卷等功能进行“数智赋能”,设计了包括“动手实验”“仿真竞赛”“视频竞赛”等在内的多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竞赛环节,实现了“竞教交融”,同时将思政案例与教学有机融合,实现了“思政育人”,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学院课程教学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附:

课程教学网站:

https://ecourse.scut.edu.cn/web/gt/1/index.html?wangZhanID=4033

视频报告范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a5QzpEsQ/?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572bb2f31d84c5a1e9b337460245c1eb

 (图文/ 学院教学科研办)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kelly0417@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