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7月3日,厦门理工学院港口航道专业23级16名师生走进罗屿作业区13号至15号泊位建设一线,开展“深水港·匠心行”主题实习实践活动。实习实践期间,罗屿深水港项目技术骨干倾囊相授,带领学子们沉浸式体验从巨型沉箱“智”造到重力式码头“精”筑的全链条工艺。
安全筑基,规范先行
入场伊始,现场安全员开展三级安全教育。结合港口施工特点,针对大型设备运行、构件吊装等风险源,详解防控措施与操作规范,强化“安全第一”意识,为实习活动筑牢安全底线。
沉箱预制 匠心浇筑
在项目预制场,项目副经理邵萌生以现场为课堂,解析沉箱预制全流程:从高精度模板拼装、钢筋绑扎验收,到混凝土分层浇筑与智能温控养护,再到脱模后的精细化检测,重点讲解了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裂缝控制等技术要点,展现“毫米级”精度在大型构件中的实践,彰显水工预制领域的工艺水准。
在半潜驳与气囊作业区,港航专业师生详细了解了沉箱滚装上驳工艺。从气囊布置、顶升同步控制到轨道铺设、潮汐窗口利用,讲明巨型构件“陆海转运”的技术逻辑。师生目睹沉箱在精密操控下平稳移运,认识到工程组织与技术协同的重要性。
移步至已现雏形的13-15号重力式码头前沿,邵萌生以现场结构为教材,拆解重力式码头构造:沉箱基础坐底工艺、箱内回填技术、现浇胸墙受力衔接,以及系船柱、护舷等附属设施布设原则。将理论图纸与现场结构对照讲解,深化学子对码头工程的认知。
筑基工艺 数智赋能
项目技术骨干傅志杰结合项目实际与工艺动画,详解基槽开挖及基床抛石锤夯整平工艺,着重介绍了基床锤夯自动化监测技术,通过夯锤部署的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落距、夯点位置等关键参数,同步传输至监控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实现对夯击遍数的精准调控,有效规避漏夯、欠夯问题,确保基床均匀密实度,为上部沉箱提供稳固支撑。该技术显著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展现科技对工程建设的赋能价值。
实习期间同学们对关心的就业、晋升及待遇等问题与项目部人员进行了交流。此次实践,师生了解了重力式沉箱码头施工工艺,感受到科技的进步显著提升了“智”造能力。师生从项目部建设者身上也学到了工程建设者们勇于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实践活动深受启发,未来将努力学习好本专业知识,争取早日成长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有用之才。